完美动力首页 > 技术分享 >
还在一味地追求高度?电影人告诉你:比例对了才能接近完美!
高比描述的是屏幕的宽度与其高度的关系,当下电影的宽高比有很多形式可供选择。然而 ☝ 宽高比不仅是一种信息载体,更是一种叙事的手段。
以前标准的宽高比一度是1.37:1,也叫学院比;最后,电影的宽高比通常定在了2.35到1.85之间。
我们先来看一下电影中的宽高比都有哪些:

通常有【1.33:1】 【4:3 】【2.35:1】【16:9 】【1.85:1 】等等。
但是,不同的年代也有着不同的宽高比。
比如贾樟柯的《山河故人》,这部影片中用了三种不同的宽高比来代表不同的年代。

《我不是潘金莲》用不同的画幅代表了不同的地域。

不同的宽高比能体现多样历史或文化意义,宽高比依然影响着电影制作中的每一个画面,这其中有太多需要细细品味的地方。
在本文中我们只详细的讨论一下学院比与2.35:1这两种宽高比。
学院比构图原则
三分法则创造出视觉上引人注目的画面,将观众的注意力吸引到整个画面上,而不是仅仅将注意力集中在画面中央的位置。

宽高比越受限,构图就越紧凑,从而营造出狭窄的空间感。通常,这会让画面中的内容被高度聚焦和压缩。但这并不一定是缺陷,只是使用紧凑宽高比后得到的效果,比如在《布达佩斯大饭店》中这一点就用得非常好。

学院比可以体现出更紧密的感觉。这种比例几乎等同于1.33:1或4:3,它们只有很细微的差别,但都有同样的特性:因为它的尺寸有限,所以我们只能在画面中放入不多的信息而不使观众难以消化或使画面显得拥挤。
然而,即使焦距给了拍摄主体更多在Z轴上移动的空间,但是它依然无法给出更多的在不使用横摇的情况下横向移动的空间。这样会制造出一种隧道效应,会压迫拍摄主体的运动。
因为电影制作不只是拍摄静态人物的静态镜头,更多的是需要动作和运动。如果我们想要创造不受约束的运动,这种隧道效应便会迫使拍摄主体向两个方向中的一个移动。如果它们确实横向移动,摄影机必须横摇将它们保留在画面中,这样做的效果是:拍摄主体看起来几乎是静止的,背景则有所移动。
2.35:1宽高比构图原则
如果受拍摄条件限制,无法创造一片广阔区域或全景视图,但是当我们扩大宽高比,就可以扩展深度感和规模感了。

下图是斯皮尔伯格在《夺宝奇兵3》中扩展画面营造出层次丰富且富有动态的构图。

所以更宽松的宽高比能够叠加丰富的拍摄主体和画面信息,但并不会使画面显得拥挤。
选择更宽的宽高比能得到更宽、更深的构图,这也是奇幻片和冒险片的宽高比会更大的原因之一。然而会同时带来暴露更多拍摄场地的挑战:宽高比越宽,能隐藏的就越少。

2.35:1的比例不仅允许更深入、更宽广的构图,而且几乎每个镜头都能让观众沉浸在画面中。
在2.35:1宽高比中,使用广角镜头和更宽的宽高比的搭配可以让观众更好地了解周围的环境。


因为拍摄主体有很大的自由度,而且摄影机用相对静态的镜头就可以捕捉到这一点,所以可以很漂亮地捕捉到大量动作,摄影机也不需要转来转去就能拍摄到更多的移动。